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板 】 发布时间:2017-11-2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区,一块醒目的超大广告牌矗立路口,来来往往的游客穿梭在护岸林带,骑车、散步、观树、赏花;区内民居经过整修,焕然一新,风格统一;退耕湿地内,水生植物摇曳多姿,成群白鹭在水面上下翻飞......
这是该村落实我省"一号重点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湿的一个缩影。
11月21日-22日,湘江流域祁阳县三家村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迎来期终大考,由省林业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和省林业规划设计院专家组成的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评估验收组,对该工程建设进行了评估验收。通过考察现场、审查资料、听取汇报、专家点评和组织认定等方式,最后形成评估意见,一致高分通过验收。
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于今年2月落户祁阳,通过省市专家考察对比,选址茅竹镇三家村,今年3月由该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建设,总面积615亩。试点工程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理解支持。在建设过程中,祁阳积极探索并实践"退耕还林还湿+"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湿地森林生态系统。该县整合党建引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移民后扶、美丽乡村和产业扶贫等项目,历时4个月新建和4个月灾后恢复重建,呈现出项目成团、绿色成景、产业成片、游客成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完成退耕还林166.3亩,退耕还湿174.7亩,水塘湿地恢复198.2亩,新建护岸林51.9亩,防护林带21.5亩,人工湿地2.4亩。新种植黄金柳、观赏竹、樱花、紫薇、海棠、杨梅、木芙蓉、乐山含笑等绿化大苗29种6万余株,再力花、湘莲、美人蕉等湿地植物37种70余万株。成为全省首创"退耕还林还湿+"的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模式和空间结构样板,先后接受了永州市"六大战役"重点项目建设暨"四个提升"流动现场会和湖南省秋冬农业生产现场会检阅。
通过现场评估验收,专家认为,湘江流域祁阳县三家村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选址合理,在全省首创"退耕还林还湿+"生态模式,建设有特色、有成效、有彰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性,是目前为止全省最成功典型。希望继续加强后续维护管理,积极总结和宣传推介试点特色和经验,为全省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工作提供示范性样板。
县委副书记陈小平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实施退耕还林还湿工程,对祁阳县域生态建设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将加强整改,补齐短板,扩大规模,把退耕还林还湿工程打造成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前景广阔的生态富民工程和全省可推广可复制的典范,推动祁阳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永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刘新民、野保科科长李军政,祁阳县政协副主席陈振文,县林业局局长郑昭宇,以及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评估验收会议。